?上海市法学会 | 汤啸天:依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

时间:2020-02-12浏览:822

汤啸天 外围买球app有哪些教授 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


当前,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关键阶段,全国处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,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被打乱,公民权利的行使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2月3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,强调“要加强法治建设,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”。显然,在这特殊时期,更加需要加强法治建设,运用法治的力量规范决策者和每一个人的行为,以最小的代价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。


一、防控疫情导致公民权利的部分克减是为了保护公民根本权益
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1月20日的决定,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(以下简称《传染病防治法》)规定的乙类传染病,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、控制措施。疫情发生以后,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,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。绝大多数人对防控措施的实施是理解和支持的,但也有“对生活影响太大”的抱怨。其实,面对肆虐的疫情采取设卡、测温,甚至“封城”的对策都是迫不得已而又必不可少的。以查找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例,的确繁琐细致,但这又是阻断传染途径的必行之举。根据我国《传染病防治法》第42条规定,有关政府可以视疫情严重程度采取的措施包括:1.限制或者停止集市、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;2.决定停工、停业、停课;3.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、食品以及相关物品;4.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、家畜家禽;5.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。这些措施对国民经济运行乃至个人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,都是不得不作出的权利“克减”。

“克减”的字面含义是消减、减少。克减,作为法律用语的使用最早出现在联合国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》中。其中,在第4条的第1至第3项中对“克减”作出了具体的规定:“在社会紧急状态威胁到国家的生命并经正式宣布时,本公约缔约国得采取措施克减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义务,但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,此等措施并不得与它根据国际法所负有的其他义务相矛盾,且不得包含纯粹基於种族、肤色、性别、语言、宗教或社会出身的理由的歧视。”通俗地说,公民权利的克减必须是公开透明、有限度、非歧视的,在紧急状态下,公民应当理性地接受暂时性的权利受限。当然,在紧急状态下要求公民作出权利克减时,政府也应当遵循比例原则,即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,虽然有法律上的依据,也必须选择使相对人利益受到限制或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。比例原则包括适当性原则、必要性原则、过度禁止原则三方面的内容。

在阻击疫情的紧急状态下,公民权利的克减是国家对公民实施特别保护所采取的特别措施,是在全局上对公民权益的根本保护。其“特别”之处,一是用适度的限制性措施实现对公民根本利益的保护,以防止公民处于无力应对的困境;二是要求公民以暂时牺牲部分权利,与政府紧密合作,实现管控措施效益的最大化。从现象上说,公民权利的克减会导致个人“自由”的减少,但在本质意义上,公民一时、局部或者部分的权利克减是国家出于全局和长远利益,对公民权利采取特殊保护。例如,要求人们到公共场所时一律戴口罩,的确会有“不方便”“不舒服”的感觉,但是,戴口罩既是对自己的保护,也是对他人的防护,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有力措施。又如,在一段时间内实行交通管制或现场封闭,目的在于防止疫情扩大蔓延,是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权益。公民应当认识到,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权利克减,是国家出于保护公民根本利益的需要,不得已而又必须采取的临时特别措施,公民具有接受的义务。


二、珍惜为阻击疫情坚守第一线同志的默默奉献

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,我国已经涌现出无数个不问生死、不计报酬冲向第一线的勇士。对无私无畏的“逆行者”不仅要用“点赞”的方式予以褒扬,更要倍加珍惜,从理解其崇高境界入手转化为个人守规矩的行为。就人性而言,趋利避害是本能。在凶险的新冠肺炎面前,每个人都是惧怕被感染的。就公共利益而言,必须有人勇敢地冲到第一线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。“逆行者”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全部智慧,为民众安康与病毒赛跑。长期坚守第一线的医护、疾控人员、军人、警察、社区工作者等无名英雄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,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,特别值得“闷在家里无聊”的市民珍惜。换个位置想一想,即便不要求你做任何事情,只是让你穿上隔离服,不吃、不喝、不上厕所在隔离病区里坐六个小时,你忍受得了吗?近日,企业陆续复工,大量人口入沪,市民既应当体谅入沪人员的难处,也应当理解把守道口、填报健康状态信息的必要性。将心比心,入沪人员也要理解上海从未关上大门,只是要求你配合检查、如实填报信息,善待上海这座城市。

一方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方位的,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岗位当作第一线,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;另一方面不同岗位在疫情肆虐期的暴露风险是不一样的。有位在街道做社区工作的丈夫称其妻子的护士岗位是“扛炸药包冲上去直接炸死病毒,比我的工作危险多了”,的确是由衷之言。市民一定要理解,宅在家里也是阻击疫情战斗的一个组成部分。我们经常讲获得感,宅在家里的烦闷比起前沿阵地的勇士又算得了什么呢?况且,市民能够安安心心地宅在家里是无数奉献者用忘我工作换来的。可以设想,如果没有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地救治患者,如果没有疾控人员争分夺秒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,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军人冲向隔离救治第一线,如果没有公安民警不分昼夜地把守在交通要道,如果没有社区干部“管好门、管好人、消好毒”,如果没有网格员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,如果没有……,如果没有……,新冠肺炎防控能有今天的成效吗?!“人人为我、我为人人”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基石。防控疫情是用无数人的努力筑成阻挡疫情的长城,如果有一个人成为移动传染源,就会瞬间毁掉无数人努力的成果。正因为无数人奋战在前沿阵地,才使你能够安心居家;也正因为你的权利克减,才使得防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。

有的同志不大理解“闷在家里”就能够达到保家卫国的效果,总觉得“哪有那么巧,就能传染上我”。隔离是抵御传染病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,一人侥幸的结果往往是无数人的不幸,侥幸心理千万要不得。对疫情的凶险程度估计得严重一些,远比麻痹轻敌好得多。当然,在部署实施的全部防控措施中,事后看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“空防”。但是,不怕十防九空,就怕百密一疏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,对自身、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。全面地看,毕竟“空防”的代价还是最小的。为了上海不成为“第二个武汉”,十防九空也值得。


三、在“一严到底”的疫情防控中倾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

面对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提出把各项落实工作抓实抓细,把方方面面力量动员组织起来,一严到底、严防严控、严防死守是完全正确的。近年来,各级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,但也存在“讲从严却严不起来,抓落实却总不到位”的问题。阻击疫情是需要投入巨大人财物力的,从医疗、疾控资源看,上海的硬件建设比较好,但是,市民心中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团结合作水平却是软件建设问题,需要全体市民齐心合力。当下,上海正面临最需要连续作战、持续奋战的重大考验期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上海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全面检验,也是考验上海人究竟是不是有教养、懂规矩、守纪律的重要时刻。

此前,上海已明确“三个全覆盖”和“三个一律”的严格措施。面对人员返沪高峰,未来的防控首要和关键仍然是“一严到底”。对待新冠肺炎疫情要实行“疑似从有”的防控原则,防控措施的落实必须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。要关口前移,严字当头,实行更加严格的全面排查、监测预警、预防控制措施,全力封堵源头、阻断传播,严防蔓延,不留死角。防控必须从严,措施必须精准,责任必须压实。为此,更加需要全市上下对疫情防控阻击战予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。特别是,入沪人员数量庞大,到沪的时间集中,在道口、入城口接受检查时可能耗时较多,也请你们事先登录健康云,完成网上信息填报。上海的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开工,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,企业也会采用封闭式管理,员工也要戴口罩上班,实行“工作隔离”、错时就餐,这些措施都会给员工带来不便,将心比心、换位思考就显得更加重要。

在国际上,安全的城市通常被认为是有“弹性”的城市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弹性”就是韧性、张力、温度与恢复力,一个城市“弹性”的形成需要更多的关爱、理解和支持。众志成城既是无数人意志力的整合,也是理解、支持等情感因素的融合。疫情阻击战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,既没有硝烟,又不知道敌人隐藏在哪里。迄今为止,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不充分,在具体工作部署或者操作环节都难免出现差错。关爱、理解、包容、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。

阅读原文


返回原图
/